6月4日,在大化瑤族自治縣古河鄉古河村的16畝絲瓜種植基地里,村民有的在收絲瓜、有的在抽絲瓜汁,一派繁忙景象。當日,村民剛剛收的1000余斤絲瓜在都陽街上賣得精光。該村貧困戶唐啟山租出他家的3畝地,一年有1500元的租金收入,平時還在絲瓜種植園里做管護工,也掙到一份工錢貼補家用。這是大化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大力發展汁用絲瓜產業,激活群眾脫貧內生動力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縣新種植絲瓜面積1.2萬畝。
該縣堅持“中、長、短”扶貧產業協調發展,出臺相關政策,盤活資源,培育壯大扶貧產業。大力發展“七百弄雞”、食用菌、淡水魚、甘蔗、核桃、特色水果等種養產業,重點將“七百弄雞”打造成扶貧產業品牌,去年,全縣新增飼養“七百弄雞”達62萬羽,“七百弄雞”榮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
圍繞全縣主導產業,按照貧困村“一村一品”格局,因地制宜,全力推進脫貧產業發展。該縣召開產業專責小組專題會議,研究制定2024年大化縣產業發展規劃,根據各貧困村的環境優勢、資源優勢,按照“長短結合”的原則,完成編制《2024年大化縣產業脫貧實施方案》《大化瑤族自治縣2024年落實河池市推進“十大百萬”扶貧產業工程工作方案》《大化縣2024年產業發展政策扶持方案》等,力求各貧困村產業規劃符合當地發展實際、符合脫貧時間節點、符合總體扶貧任務的“三個符合”,確保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各年度的產業脫貧任務。
推進“三品一標”工作。自治區農業廳綠色食品辦、河池市農業局先后深入大化縣,對申報綠色食品認證的5家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現場指導,對申報都陽大甲粳、板升高山白玉薯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進行了指導要求。目前,正在進行生產基地土壤試檢工作,并組織大化裕蘭田園農民專業合作社、九娘河農業公司、金沃農業公司等申報綠色產品。
實施旅游開發扶貧工作。啟動大化鎮龍馬村、貢川鄉清坡村、巖灘鎮常吉村、乙圩鄉常懷村、北景鎮京屯村等5個貧困村旅游發展工作。目前,已經完成了這5個村的《“十三五”旅游重點貧困村鄉村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同時,加大扶持六也鄉加司村弄丹木棉山莊鄉村旅游示范項目建設;推動都陽鎮雙福村旅游富民工程實施;推動大化紅水河旅游服務中心項目實施;舉辦“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系列活動等,吸引了眾多的外地一游客前來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推動全縣旅游發展。
截至5月底,全縣已新種核桃1萬畝、種植“三特”水果2953畝、種植油茶600余畝、種植糖料蔗6300畝、種植桑葉600畝;養殖肉羊3280只、香豬910頭、淡水生態養殖1300畝、“長壽·生態·富硒”農產品種植930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