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首 頁 >牢記行業使命 服務國家建設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注冊會計師行業工作與發展成就掠影 |
牢記行業使命 服務國家建設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注冊會計師行業工作與發展成就掠影 |
來源: 翻譯 編輯:華文 2020/04/20 10:25:26 |

|
牢記行業使命 服務國家建設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注冊會計師行業工作與發展成就掠影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雖然在悠悠華夏歷史長河中顯得渺小,但是,卻可以在這70年中找到注冊會計師行業工作與發展成就的身影,下面就請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誕生于20世紀初,主要服務于當時蓬勃興起的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注冊會計師行業在國民經濟恢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之后隨著逐步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一度中斷。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恢復重建并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社會公眾廣泛認可和受人尊敬的行業,是市場經濟誠信鏈條的重要一環,是市場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恢復重建注冊會計師制度。
1986年,國務院頒布《注冊會計師條例》。
1988年,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以下簡稱中注協)成立,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全國組織。
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頒布,注冊會計師行業成為最早擁有專門立法的專業服務業。
2002年,中注協確定以誠信建設為主線的行業發展思路。
2009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9〕56號),是新時期、新階段指導注冊會計師行業中長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010年,中注協召開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建立起包括行業人才培養、準則國際趨同、事務所做強做大、新業務拓展、行業信息化等五大戰略的行業發展戰略體系。
2019年,習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注冊會計師行業要“緊緊抓住服務國家建設這個主題和誠信建設這條主線”,對行業發展提出了新期望和新要求,為行業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2024年,中注協召開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部署注冊會計師行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新時代國家建設。
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注協有單位會員(會計師事務所)9118家,其中,有40家證券期貨資格會計師事務所,獲準從事H股企業審計業務的內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11家。個人會員超過26萬人,其中,注冊會計師107483人,非執業會員153891人。中注協現有資深會員2818人,名譽會員17人。目前,全國具有注冊會計師資質的人員超過26萬人,全行業從業人員近40萬人。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于包括3000余家上市公司在內的420萬家以上企業、行政事業單位。2024年度全行業業務收入超過1014億元。
總的來看,注冊會計師行業恢復重建以來的重點工作、發展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一、持續推進行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鍛造一支職業勝任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共同提高的注冊會計師隊伍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對注冊會計師事業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特別重視注冊會計師行業人才培養工作,并將行業人才培養工作提升到戰略發展的高度。199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開展注冊會計師培訓工作的會議紀要》,成立由財政部等八部委領導組成的注冊會計師培訓工作領導小組,決定籌建3個注冊會計師全國培訓中心(之后建成北京、上海、廈門國家會計學院),先后在23所高校設立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1995年,中注協制定實施《注冊會計師后續教育培訓制度(試行)》,全面推進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2005年,中注協制發《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啟動實施行業人才培養戰略。
目前,行業人才培養工作已經建立起以《關于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國注冊會計師勝任能力指南》為核心的人才隊伍建設制度框架;以中注協為龍頭、地方注協為樞紐、會計師事務所為主體、國家會計學院為依托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以高端人才為示范、廣大注冊會計師為中堅、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學生為后備的行業人才梯隊。
自2005年啟動行業高端人才培養工程以來,全國會計高端(后備)人才(注冊會計師類)共選拔了15批485人,畢業234人。2019年以來,中注協舉辦遠程(視頻)教育培訓班36期,培訓注冊會計師15.09萬人次;委托三所國家會計學院舉辦面授培訓班361期,培訓規模達6.14萬人次。經過院校合并、調整,全國有19所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院校,畢業生4萬余人,累計選拔培養1097名注冊會計師專業方向學生赴境外實習。
二、持續推進注冊會計師考試制度改革,打造國內頂尖的職業資格考試品牌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是行業人才選拔的重要制度安排,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1980年,財政部印發《關于成立會計顧問處的暫行規定》,標志著中國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正式恢復重建,規定采取考核的方式認定注冊會計師。1986年,國務院頒布《注冊會計師條例》,明確規定采取考試和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授予注冊會計師資格。1991年,建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并首次舉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拉開了通過規范、嚴格的考試渠道認定注冊會計師的序幕。
在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的領導下,注冊會計師考試28年的發展歷程始終伴隨著考試制度改革進程,持續推進考試基本制度、組織管理制度和質量保證制度建設。其中, 2009年,將注冊會計師考試劃分為專業、綜合兩個階段,形成“6+1”的考試科目體系,完成考試基本制度改革。2019年,實行計算機化考試,完成考試組織管理制度改革。2020年以來,圍繞考試的職業導向、原理導向和考生友好導向,健全以命題為核心的考試質量保證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著力實現考試制度改革的整體效應。
自1991年首次舉辦考試至今,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已舉辦27次,累計有693.77萬人報名參加,25.37萬人取得全科合格證書。其中,1994年向港澳臺地區居民及外國籍公民開放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考試;1999年起,先后在中國香港、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澳門設立考場,累計有747名港澳臺居民及外國籍公民取得全科合格證書。近年來,考試報名人數呈穩步增長趨勢,2024年達到173.15萬人、475.38萬科次,創歷史新高。
三、持續推進職業標準國際趨同,把職業準則作為行業集體的名片來打造
高質量的職業標準體系,是注冊會計師行業誠信執業的技術基礎,也是衡量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權威標準。中注協于1991-1993年先后發布檢查驗證會計報表規則等7個執業規則。在此基礎上,1994年成立獨立審計準則組,參照國際慣例先后制定實施了6批共計48個準則項目,基本形成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準則框架體系。
現行注冊會計師職業標準體系框架包括以審計準則為核心的執業標準、以職業道德守則為載體的職業道德規范和以提高會計師事務所風險控制為目的的質量控制標準,涵蓋2006年和2010年先后制訂發布的48項審計準則、2009年制訂發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職業道德守則》、2020年制訂發布的新審計報告準則,以及累計78項審計準則問題解答、30項職業道德守則問題解答、9項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問題解答、11項實務指引等。
目前,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標準已經實現與香港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守則的等效互認。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世界銀行(WBG)、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中國改進會計審計準則和實務質量的戰略已成為良好典范,可供其他國家效仿”。審計準則體系實現與國際審計準則的趨同,使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與國外同行處于同一技術平臺,為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和“走出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持續推進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戰略和新業務拓展戰略,提升行業服務國家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做強做大戰略是行業發展五大戰略的核心戰略,其目標是不斷提高注冊會計師行業服務中國企業國際化和“走出去”的能力。2007年以來,中注協持續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做精做專,行業整體規模和服務能力顯著提高。《2024年度業務收入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顯示,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收入合計792.54億元,占全行業業務總收入的78.1%;49家會計師事務所收入超過1億元,15家超過10億元;39家會計師事務所加入國際會計公司或在境外設立分支、成員或聯系機構。
拓展會計師事務所新業務領域,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加快發展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精神、推動行業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2020年以來,中注協指導會計師事務所不斷豐富審計鑒證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非審計鑒證業務新領域,推動專業服務業集聚發展。先后創建14個會計服務示范基地,示范帶動會計師事務所拓展新業務。持續編發《注冊會計師業務指導目錄》,2024年目錄所列注冊會計師業務項目達579項,其中鑒證業務363項、咨詢服務業務216項。全行業非審計業務收入占比由2010年的16%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上述舉措,為會計師事務所多渠道、多領域發展注入動力,激發了注冊會計師擴展專業服務領域的活力。
五、持續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用信息技術裝備注冊會計師行業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已經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新支撐和新動力。上世紀90年代末,中注協完成了網站、郵件、內部局域網和全行業廣域網等信息化建設項目。2010年,中注協“五代會”將實施行業信息化戰略作為行業“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通過2020年提出的《行業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2020年制定的《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建設獎勵辦法》、2020年發布的《行業信息化建設規劃(2016-2024年)》以及2024年發布的《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促進工作方案》等舉措,明確了行業信息化建設的任務目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有效指導了行業信息化建設實踐。
通過全行業努力,行業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行業管理服務信息化方面,完成行業管理信息系統一期、二期建設,形成了行業管理服務綜合平臺,并達到國家安全等級保護三級標準;建成了中注協高清視頻會議系統,在行業大型視頻會議、遠程教育培訓和注冊會計師考試中央監控等方面有效應用;采取“1+32”建設模式,開展中注協和全國地方注協協同系統的建設;等。在會計師事務所信息化方面,指導專業公司開發了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軟件,在23家大型會計師事務所部署;2013年起免費為全行業提供法律法規庫在線服務,使用率達到95.6%;2020年起向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經濟數據庫服務,開通賬號3500個,為注冊會計師貫徹風險導向審計理念提供數據支持。
六、持續推進行業監管體制機制創新,夯實行業誠信基礎
執業質量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行業恢復重建初期,會計師事務所掛靠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管理。1998-1999年底,注冊會計師行業率先在專業服務業完成脫鉤改制,實現了與會計師事務所掛靠單位在“人事、財務、業務、名稱”等四個方面的徹底脫鉤,改制成為“自我發起、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獨立專業服務機構,這對加強行業監管和誠信建設提出更高要求。這一時期,注協的行業監管工作主要是專案調查和以“清師、清所、清業務”為主要內容的清理整頓,同時通過制發注冊會計師注冊辦法、任職資格檢查辦法、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辦法、分所設立辦法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行業管理規范體系。
針對本世紀初國內外相繼發生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和審計失敗事件,中注協于2002年確立了以誠信建設為主線的行業發展思路,將行業的人才建設、標準建設、繼續教育、執業質量監管等各項工作納入誠信建設框架,建立行業誠信信息監控系統,發布《誠信建設綱要》,實施新批注冊會計師誠信宣誓制度,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行業理念,塑造“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形象。2004年起,不斷完善以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質量為重點的年報審計監管路徑,以教育提高和懲戒警示為目標的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懲戒和申訴制度,以專業勝任能力為導向的任職資格檢查制度,行業監管體系日趨完善。
2004-2024年,各級注協共檢查會計師事務所20732家次(含分所),累計懲戒會計師事務所2667家次、注冊會計師5384人次。上市公司2010年度至2024年度的年報審計期間,先后共99批次約談145家次證券資格事務所,涉及上市公司155家次。2020年以來,各級注協通過實施注冊會計師任職資格檢查,共清理(不予通過)不合格注冊會計師14102人次,平均年檢通過率為97.66%。上述工作,促進了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和注冊會計師隊伍整體勝任能力的有效保持和持續提升。
七、持續推進對外交流合作,行業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中注協積極打造注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利用國際資源和借鑒國際經驗推動行業發展,為行業戰略實施和國際化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中注協先后于1996年和1997年加入亞太會計師聯合會(CAPA)和國際會計師聯合會(IFAC),并持續擔任其理事或推薦代表在其任職。目前,行業派出和推薦19名代表在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亞太會計師聯合會、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等國際和區域性會計職業組織中任職,積極參與重大國際會計審計事務決策和國際規則的制定。
中注協與50多家境外會計職業組織建立了友好交往關系,每年接待境外來訪團組近50批次,與20多家境外會計職業組織簽署30余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在考試、繼續教育、信息化等領域進行密切交流與廣泛合作。
八、持續推進行業黨建,保持持續走在社會組織黨建前列
黨中央高度重視社會組織黨建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2009年10月,財政部黨組批準成立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是全國第一家全國性中介組織黨委,成為社會組織黨建重要的體制創新。2010年,實現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在行業的全覆蓋,理順行業黨組織隸屬關系和黨員組織關系,創建“條塊結合、充分發揮行業黨組織作用”的黨建工作管理體制,為社會組織開展行業黨建探索了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形成了行業黨建工作常態化制度化機制;堅持學習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加強黨對行業工作的領導,探索行業黨內監督,推進會計師事務所黨組織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提升會計師事務所黨組織組織力,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堅持黨建與業務結合的主題年活動機制,先后圍繞誠信文化、人才隊伍、國際化建設、創新服務、質量提升、職業化建設等開展主題年活動。同時,探索建立行業政治工作體系,依托行業黨建,一體推進行業統戰、工會和共青團工作。
目前,注冊會計師行業有會計師事務所黨組織3650家、黨員43943人,十八大黨代表1人,十九大黨代表1人,省級黨代表13人;會計師事務所團組織1674家、團員53022人,十八屆團中央委員1人,26人、23家會計師事務所獲得共青團中央表彰;行業有3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7人當選全國政協委員,823人擔任全國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九、持續推進服務、監督、管理、協調為導向的行業組織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注協在行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注協是承擔行業管理和服務職能的法定組織,充分發揮其在行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創新。1988年11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隨后各地方相繼組建省級注冊會計師協會,為行業全面恢復重建和發展奠定了組織基礎。1993年10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明確了注協在組織實施注冊會計師考試、準則制訂、執業質量和任職資格檢查等方面承擔法定職責。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與中國注冊審計師協會聯合,對社會審計行業實行統一管理。2003年,中注協制發《關于加強協會自律管理體制建設的指導意見》,建立以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為核心的決策組織體系,以會員為中心的行業管理服務職能,以及以秘書處為主體的注協執行體系。2024年,中注協組建了第一屆監事會,進一步完善了行業治理結構和組織體系。
注協建設的實踐證明,在財政部門黨組的領導下,通過注協履行對行業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引領行業的科學發展,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與發展的一大政治優勢、制度優勢。黨的領導、法律授權、政府監督、民主管理“四位一體”的行業治理體制,是符合我國實際的、行之有效的行業治理模式,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取得巨大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目前,中注協理事會下設11個專門(專業)委員會;中注協秘書處內設部室15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中注協機關于2008年榮獲“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2010年和2020年兩次被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2020年和2020年兩次被評為5A等級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此外,中注協黨委“五對接”工作法、“四位一體服務行業發展”品牌以及“學習大課堂”案例等先后獲得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表彰。
結語
縱觀恢復重建以來的發展歷程,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歷史進程,注冊會計師行業得到恢復重建并不斷發展壯大,始終與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共生互動,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影響不斷提升,行業體制機制不斷健全,行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行業價值和作用不斷提高。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目標。注冊會計師行業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注冊會計師行業要“緊緊抓住服務國家建設這個主題和誠信建設這條主線”的重要論述,圍繞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新發展理念的自覺實踐者,按照財政部黨組對注冊會計師行業工作的總體部署和具體要求,創新實施行業發展五年規劃,持續實施行業發展五大戰略,著力提升行業服務國家建設的質量和行業自身發展的質量,奮力實現“十三五”時期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注:本文轉載于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
|
|
|
|
|
市中區華文教育咨詢服務中心 Copyrights 2015--2024 CHINARX. |
|
服務熱線:13287769552 服務專員QQ:1792786793 微信:bjr369 聯系人:王先生 |
|
|
|